七大技巧應對美國專利侵權訴訟
日期:2017-01-13 19:53:03 / 人氣: 0次 / 來源:未知
美國的專利侵權訴訟看上去非常可怕,以至于很多中國企業尚未開始準備應訴就想放棄。但事實上,有很多辦法可以幫助他們在無需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的情況下提高勝訴的幾率。本文將為中國企業提供若干應對美國專利侵權訴訟的技巧,幫助其最大限度地提高勝訴幾率。
技巧一:基于早期的案件評估判斷案值,尋找最合適的律師
要想知道案件的價值有多大,首先必須了解其中的利害關系。這就意味著企業要及時對訴訟請求進行評估,從而確定其中的利害關系。需要強調的是,對案件的評估越早進行越好——這是勝訴的關鍵。企業需要配合律師,收集關鍵記錄、尋找最了解案件的證人。
一般來說,以下問題是在進行案件評估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1)何為關鍵的訴訟請求;(2)原告勝訴的可能性有多大;(3)最有力的辯護有哪些;(4)需要什么證據以及如何收集這些證據;(5)可能的損失賠償金是多少;(6)是否存在禁止令的風險;(7)值得為應訴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是多少,訴訟的難度有多大。
技巧二:做足準備工作
立案前,企業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熟悉自己的業務、生產成本以及供應商。企業應當將知識產權視為產品投入的一部分,并將其納入產品規劃,了解在該市場上誰擁有知識產權以及這些知識產權具體是什么。與知識產權侵權訴訟的成本相比,在推出產品前進行專利回避設計的成本要低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應留存記錄,以便為自己辯護。例如:對產品開發過程進行留檔,記錄自己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的區別;如果是在仿制競爭對手的產品,那就需要調查對方產品是否已獲得專利保護。如果競爭對手的產品已獲得專利保護,則需證明自己的產品設計的不同之處,或者證明對方的專利無效。
技巧三:制定有效的證據開示計劃和時間表
證據開示是美國聯邦地區法院訴訟中費用最高且最具破壞性的環節。一些中國企業往往不習慣做記錄,或者做了記錄之后不保存。與提供文件相比,不保存記錄往往會引起更多的麻煩。在了解訴訟請求后,企業應立即通知掌握相關信息的所有人員保存好相關記錄。需要強調的是,所有人員不僅僅是主要負責被指控產品的某兩三位人員。法官和陪審團預期所有公司都會保存好與其產品相關的基本記錄。如果沒有這些記錄,將會引起他們的懷疑。
許多中國企業總是拖到最后才開始收集文件,以期能夠達成和解,或者至少能夠拖延該項費用的發生。但是拖延就意味著在最后時刻倉促行事,其結果往往是最后不得不支付更多費用。所以,企業應盡早收集相關的資料,而且不止收集對手可能要求出示的資料,還應該收集所有對企業有幫助的資料。
技巧四:達成有效的審前協議
專利侵權訴訟案件中會出現很多浪費時間和金錢并對被告無益的爭議。企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控制這些爭議的數量從而控制成本:在提出動議之前咨詢首席律師的意見;經同意獲取書面證詞;使用電子郵件服務;限制電子證據的開示;提供詳細的特權日志以記錄無需開示的證據;編制電子文件,而非紙面文件;禁止與對方專家溝通以及限制涉案問題的數量等。
技巧五:盡早獲取書面證詞,做好證人和專家的準備工作
書面證詞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危險。在暫時無法獲取相關文件的情況下,企業可能必須等到證據開示程序的末期才能獲取書面證詞,但這將增加證據開示程序所需的費用和時間。所以,企業應該在證據開示過程的中期獲取書面證詞,而不要等到證據開示末期。
作證對證人而言是極大的考驗。因為證人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而且文化上的差異也可能會對中國證人不利——在作證的過程中,中國人認為是表示尊重的方式,在美國人看來可能覺得是在回避。作為證人,對自己要有信心并尊重對方,這一點很重要。證人應該以決策者認同的方式講述事實,同時要增強說服力。
此外,專利侵權訴訟案件通常涉及專家證詞,這可能會極大地增加案件成本。企業應該選擇專業知識淵博、思維清晰、能和陪審團順暢互通并擁有實際經驗的專家。他們可能不會像專業證人那樣老道,但他們往往懂得更多相關知識且更能與作為外行的陪審團互通。
技巧六:研究陪審團可能會對不利事實做出的反應
聘請陪審團顧問不是必須的。如果案件問題比較簡單,就沒有必要聘請陪審團顧問。但是,如果案件事實的認定有可能因為不同人的主觀情緒而不同,且有關重要文件缺失或者案件涉及仿制產品等,那么一定要研究陪審團可能做出的反應。
企業可以考慮將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焦點小組討論階段,測試大眾會對某些主題做出什么反應;模擬辯論階段,模擬雙方進行辯論、提交證據,陪審團商定判決結果。在庭審之前做好這項工作,企業就可以按照研究結果調整對案件的處理方式。
技巧七:采用富有說服力的主題
庭審中最重要的是確定明確、連貫且全面的主題。陪審團希望做出公正的判決,而人們往往喜歡聽故事。確定庭辯主題的目的是講述一個和證據吻合的故事,從而讓陪審團覺得判定你勝訴才是公正的。
如今,專利侵權訴訟案件的庭審越來越少,只有約4%是通過庭審結案的,其余大多數都通過和解或簡易判決得到了解決。此外,專利案件庭審時間變得越來越短,很多聯邦地區法院都將庭審限制在5天至10天內,這就使限制涉案問題的數量以及采用更有富有說服力的主題猶為重要。
盡管涉案產品或發明可能只是公司工程師或發明者經手的數百件中的一件,但它卻是陪審團所審理的唯一產品或發明。所以,企業在提供證詞時要表現出熱情和信念,使其具有可信度和說服力。如果關鍵證人能用英語出庭作證,就消除了證人與陪審團之間的又一個障礙。在庭審過程中,重要的是表現出真誠和可信度,而精心準備以及對陪審團的開誠布公是確保可信度的關鍵所在。
馳為知識產權代理
技巧一:基于早期的案件評估判斷案值,尋找最合適的律師
要想知道案件的價值有多大,首先必須了解其中的利害關系。這就意味著企業要及時對訴訟請求進行評估,從而確定其中的利害關系。需要強調的是,對案件的評估越早進行越好——這是勝訴的關鍵。企業需要配合律師,收集關鍵記錄、尋找最了解案件的證人。
一般來說,以下問題是在進行案件評估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1)何為關鍵的訴訟請求;(2)原告勝訴的可能性有多大;(3)最有力的辯護有哪些;(4)需要什么證據以及如何收集這些證據;(5)可能的損失賠償金是多少;(6)是否存在禁止令的風險;(7)值得為應訴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是多少,訴訟的難度有多大。
技巧二:做足準備工作
立案前,企業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熟悉自己的業務、生產成本以及供應商。企業應當將知識產權視為產品投入的一部分,并將其納入產品規劃,了解在該市場上誰擁有知識產權以及這些知識產權具體是什么。與知識產權侵權訴訟的成本相比,在推出產品前進行專利回避設計的成本要低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應留存記錄,以便為自己辯護。例如:對產品開發過程進行留檔,記錄自己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的區別;如果是在仿制競爭對手的產品,那就需要調查對方產品是否已獲得專利保護。如果競爭對手的產品已獲得專利保護,則需證明自己的產品設計的不同之處,或者證明對方的專利無效。
技巧三:制定有效的證據開示計劃和時間表
證據開示是美國聯邦地區法院訴訟中費用最高且最具破壞性的環節。一些中國企業往往不習慣做記錄,或者做了記錄之后不保存。與提供文件相比,不保存記錄往往會引起更多的麻煩。在了解訴訟請求后,企業應立即通知掌握相關信息的所有人員保存好相關記錄。需要強調的是,所有人員不僅僅是主要負責被指控產品的某兩三位人員。法官和陪審團預期所有公司都會保存好與其產品相關的基本記錄。如果沒有這些記錄,將會引起他們的懷疑。
許多中國企業總是拖到最后才開始收集文件,以期能夠達成和解,或者至少能夠拖延該項費用的發生。但是拖延就意味著在最后時刻倉促行事,其結果往往是最后不得不支付更多費用。所以,企業應盡早收集相關的資料,而且不止收集對手可能要求出示的資料,還應該收集所有對企業有幫助的資料。
技巧四:達成有效的審前協議
專利侵權訴訟案件中會出現很多浪費時間和金錢并對被告無益的爭議。企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控制這些爭議的數量從而控制成本:在提出動議之前咨詢首席律師的意見;經同意獲取書面證詞;使用電子郵件服務;限制電子證據的開示;提供詳細的特權日志以記錄無需開示的證據;編制電子文件,而非紙面文件;禁止與對方專家溝通以及限制涉案問題的數量等。
技巧五:盡早獲取書面證詞,做好證人和專家的準備工作
書面證詞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危險。在暫時無法獲取相關文件的情況下,企業可能必須等到證據開示程序的末期才能獲取書面證詞,但這將增加證據開示程序所需的費用和時間。所以,企業應該在證據開示過程的中期獲取書面證詞,而不要等到證據開示末期。
作證對證人而言是極大的考驗。因為證人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而且文化上的差異也可能會對中國證人不利——在作證的過程中,中國人認為是表示尊重的方式,在美國人看來可能覺得是在回避。作為證人,對自己要有信心并尊重對方,這一點很重要。證人應該以決策者認同的方式講述事實,同時要增強說服力。
此外,專利侵權訴訟案件通常涉及專家證詞,這可能會極大地增加案件成本。企業應該選擇專業知識淵博、思維清晰、能和陪審團順暢互通并擁有實際經驗的專家。他們可能不會像專業證人那樣老道,但他們往往懂得更多相關知識且更能與作為外行的陪審團互通。
技巧六:研究陪審團可能會對不利事實做出的反應
聘請陪審團顧問不是必須的。如果案件問題比較簡單,就沒有必要聘請陪審團顧問。但是,如果案件事實的認定有可能因為不同人的主觀情緒而不同,且有關重要文件缺失或者案件涉及仿制產品等,那么一定要研究陪審團可能做出的反應。
企業可以考慮將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焦點小組討論階段,測試大眾會對某些主題做出什么反應;模擬辯論階段,模擬雙方進行辯論、提交證據,陪審團商定判決結果。在庭審之前做好這項工作,企業就可以按照研究結果調整對案件的處理方式。
技巧七:采用富有說服力的主題
庭審中最重要的是確定明確、連貫且全面的主題。陪審團希望做出公正的判決,而人們往往喜歡聽故事。確定庭辯主題的目的是講述一個和證據吻合的故事,從而讓陪審團覺得判定你勝訴才是公正的。
如今,專利侵權訴訟案件的庭審越來越少,只有約4%是通過庭審結案的,其余大多數都通過和解或簡易判決得到了解決。此外,專利案件庭審時間變得越來越短,很多聯邦地區法院都將庭審限制在5天至10天內,這就使限制涉案問題的數量以及采用更有富有說服力的主題猶為重要。
盡管涉案產品或發明可能只是公司工程師或發明者經手的數百件中的一件,但它卻是陪審團所審理的唯一產品或發明。所以,企業在提供證詞時要表現出熱情和信念,使其具有可信度和說服力。如果關鍵證人能用英語出庭作證,就消除了證人與陪審團之間的又一個障礙。在庭審過程中,重要的是表現出真誠和可信度,而精心準備以及對陪審團的開誠布公是確保可信度的關鍵所在。
馳為知識產權代理
推薦內容 Recommended
相關內容 Related
- 福建福州臺江區激勵老字號企業積極創造專利06-16
- 上海專利、商標主要數據持續保持較快增長05-25
- 第22屆中國專利獎評選結果公示05-12
- 在品牌建設國際化的助推下,柳州螺螄粉產業實現“彎道超車”05-12
- 平行進口商品上使用的商標是否侵害權利人的商標權?05-06
- 湖北首家“高校專利產業化基地”成立05-06